原标题:星座中找不到引路星光(青年观)
“他各方面都挺好,可惜就是射手座,这个星座不靠谱。”“你们双子座,俩人就够打一台麻将了吧!”“我最近‘水逆’,怪不得诸事不顺。”……时下,星座常常成为年轻人间的谈资。对于星座,笃之信之者有之,长篇大论引经据典者有之,心怀疑虑观望嘲讽者有之,更有甚者把星座当成择偶交友的准绳,用所谓星座的理论来解释自己的周遭、时运、工作……若把星座当信仰,那么生活将黑白颠倒,日子只会越过越糊涂。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许多时候,你严重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这是心理学家弗拉在1948年进行的一项人格测验,得出了一种心理学现象,称之为巴纳姆效应: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觉得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读者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星座的性格描述,往往比较抽象、模糊、普遍,放在你身上适用,放在我身上也搭边。其实,这些似是而非的描述好比一瓶“万金油”,编织了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说不上来有什么错,但也未必那么贴切,放诸四海而皆准,也就难怪能“戳中”那么多人的心了。
王尔德曾经说过:“生活对艺术的模仿,远远多于艺术对生活的模仿”。人们对星座的模仿,可能远远大于星座对人们的概括。作家侯文咏曾经讲过一个笑话:直到十八岁前,我弟弟一直以为自己是O型血。书上说O型对事冷静,讲求客观,结果他就是那副冷酷模样。某次检查,他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是B型血。书上说B型血倾向开放、好社交、口才佳……从此他又变成了B型血的模样。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心理暗示。有些年轻人觉得星座“准”,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性格与星座真正契合,而是因为看到星座的性格描述后,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养成那样的性格。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星座的性格来“对表”生活,最后变成星座描述中那样的人。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把星座当成信仰、奉作圭臬呢?或许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缺乏独立思考。这样的人容易受外界影响,极易受他人暗示,特别是当问题来临、情绪低落、人生失意时,生活不在自己的掌握中,日子过得缺少节奏感,内心缺乏安全感,心理依赖性在无形中大大增强。星座的出现,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简单明了的范式,去重新认知、解构他们“剪不断理还乱”的世界——只要根据星座描述,与周遭的人和事一一对应,那么好像生活没有那么复杂,一切问题好像有了新的解释。
人生路上,很多人都想要一本“通关秘籍”,或者一本百事通指南。星座,可以为生活点缀一些色彩,比如打发茶余饭后的闲聊时光,加深许久未见的好友之间感情,抑或化解初次见面无话可谈的尴尬。但是,星座终究只是星座,它不过是人类文明创造出来的确定天空方位的手段,占星术用它来解释和预测人的命运,并没有科学道理。事实上,它既不能解释你的过去,也不能定义你的现在,更不能指引你的将来。当你不再轻易受外界干扰、开始独立思考时,你就不会被星座催眠,更不会把信仰交给星座。这样的你,才能真正抓住生活、拥抱生活。
热2017-02-28
热2017-01-22
热2016-06-14
热2017-01-22
热2016-12-29
热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