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津港事故烈士母亲当义工:“为儿子”做公益,是生活的意义
为儿消沉
儿子牺牲,她自闭两年
为儿公益
一次探访,她找回力量
“沉沦”了两年,张宜碧的生活终于改变。
早上跑步,上午收拾家务,中午去自己经营的茶楼,和弟弟妹妹一起吃饭,然后一直守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家。她不再避讳谈论儿子,“不会像以前那样说起就哭了”。
2015年8月12日,张宜碧20岁的儿子雷驰在天津港爆炸中因救灾英勇牺牲,从此,她就很少走出家门。
半年前,张宜碧终于决定要把生活过得“阳光起来”。是儿子给了她力量,因为儿子乐于助人。刚刚过去的3月,她加入了四川遂宁的义工组织,“为儿子”做公益,她觉得这才是生活的意义。
曾经
“走不出来”的两年
觉得生活早已没有意义
在经营茶楼以前,张宜碧有两年时间没有工作,待在家里,或者去儿子的墓地。
儿子牺牲后一个月,张宜碧手捧儿子的骨灰盒回到遂宁。她没有再去天津上班,她要留在遂宁,留在家里“陪”儿子。
2011年,在天津打工的张宜碧把上高中的雷驰带到身边。儿子在天津读完大专后,就职于天津港消防队。儿子牺牲的时候,工作还不满一年。
失去独子的张宜碧,生活里“再也没有了阳光”。“那时候一想起儿子就会哭,大家在我面前都不敢提到他。”张宜碧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因为哭得太多,她的视力受损严重,为此还做了一次手术,医生说是经常流泪导致的白内障。
雷驰被安葬在遂宁烈士陵园。每个月的12日,张宜碧都要去儿子的墓前,陪儿子说说话,讲自己的近况,也讲儿子幼时经历过的趣事。亲人朋友很担心她,每次都要陪着她去,也跟着一起难过。
张宜碧说,儿子去世后的两年,她在悲痛中一直走不出来,也不愿面对新的生活。2017年3月,因为感情不和,她和丈夫离婚,她虽然生气,但没有觉得有多大打击。她说,“那时候的生活,早已变得没有了意义”。
转折
去了儿子曾经的学校
大家说“他很乐于助人”
转折发生在去年6月。
2017年6月,张宜碧去了一趟天津,到儿子就读的学校逛了逛。见了儿子生前的老师、同学,然后去大海边,“使劲地呼喊了几声”。
张宜碧告诉记者,她想在天津再找寻一些儿子生活的点滴记忆。她也去了当地的烈士陵园,给与儿子一起牺牲的战友献上鲜花。
她说,那是熟悉的天津。儿子曾经的老师告诉她,雷驰是一个阳光的年轻人,乐于助人,爱笑。毕业后,有两张奖状还没有来得及领,一张是“天津市滨海新区校级文明学生”,另一张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区级三好学生”。张宜碧把这两张奖状带回遂宁,一直放在身边。在张宜碧的记忆里,儿子从小就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这次的天津之行,对张宜碧来说非常重要。她告诉记者,当她站在海边的时候,突然觉得,儿子给了她力量,“要乐观、阳光地去面对生活”。
在天津待了一个星期,张宜碧回到遂宁,决定把生活过得阳光起来。她开始每天早上跑步,加入当地的“暴走”团队。
公益
帮人扶人让她快乐
索性加入义工协会
与此同时,张宜碧开始学习儿子的“乐于助人”。她很快发现,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自己更能得到快乐。在街上,她扶老人过马路;看到有人骑三轮车走不动,她会去搭把手。
她一直想加入当地的公益组织,还在朋友圈收藏了一条志愿者招募的新闻,终于在今年3月联系上了遂宁市青年义工协会。
这个清明节,刚刚加入义工协会的张宜碧,在烈士陵园门口担任了5天志愿者,为前来祭祀的人员发放千纸鹤、风车等绿色祭扫物品,并引导帮助老人到园里祭扫。遂宁市青年义工协会会长唐斌说,上个月末,该公益组织发起倡导文明绿色祭祀的活动时,张宜碧第一个报名参加。
在义工群里,张宜碧随时关注活动安排,生怕错过任何一次义工活动。4月7日成都商报记者采访当天,她正在为去敬老院帮助老人的活动精心准备。
“做公益,让我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张宜碧觉得这很自然,因为儿子喜欢帮助人,她也要做更多的善事好事,是儿子让她找到生活的美好和力量。她一直觉得,儿子并没有离开她,“他活在我的心里,他希望看到现在的我”。
未来
“为了儿子为了我,要过好每一天”
每天早上7点钟,张宜碧就开始跑步,跑步的时候,她可以看到安葬儿子的烈士陵园。她说,路过那里,觉得儿子也会看到她。
自从跑步后,她的体质好了很多。以前每天窝在家里,无所事事,心情不好,也时常生病。家人和朋友都劝她,“找点事情来做”。也是从天津回来后,她才有了这个计划。
去年10月,张宜碧投资经营了一间茶楼,弟弟妹妹都来帮忙。生意不算好,但对于她重新开始的生活,家人朋友都鼎力相助。
她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简单而充实,早上准时起床跑步,上午收拾家务,中午到茶楼,和弟弟妹妹一起吃饭,下午就一直在茶楼工作,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去。一旦有义工活动,那就放下一切去。
茶楼里,46岁的张宜碧衣服穿得很讲究,说话的时候眼睛明亮。她说一直都喜欢“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不过关于未来,张宜碧还没有更多打算,包括重新组建家庭,也没有考虑。她觉得现在很好,一个人,过平静的生活,心里想着儿子。
今年清明节的早上,她又去烈士陵园看望儿子。她特意做了两份早饭带到墓前,跟儿子“共进早餐”。这一次,她没有哭。她说:“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我要过好每一天。”
来源:成都商报
热2017-01-22
热2016-12-29
热2017-01-22
热2016-05-20
热2017-02-28
热20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