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做两次亲子鉴定结果却相反 妻子承认做了这事

2018-03-24 15:00:51作者:lhb来源:未知

原标题:男子做两次亲子鉴定结果相反!儿子是谁的?妻子承认…

第一次鉴定:5岁儿子并非亲生

该中心DNA室主任王旭芳向记者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这名男子上个月带着5岁的儿子来到中心,要求做亲子鉴定,确定两个人在血缘上是不是父子关系。

从该男子透露的只言片语来看,这份报告,将直接关系着婚姻要不要继续延续。

网络配图

根据流程,两个工作人员在场,全程录音录像固定当事人照片,男子签署了相关文件。随后,王旭芳采集了父子俩的末梢血作为DNA检验样本,大概1毫升左右。

7个工作日后,鉴定报告出炉了。

王旭芳通知该男子来到中心,当面递交了鉴定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孩子并非男子亲生。

“我本以为,和其他绝大多数鉴定案例一样,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王旭芳说,没想到,过了10多天,男子气势汹汹地打来电话,说鉴定结果错了。

第二次鉴定:儿子是亲生的

这也引起了许卫平的高度重视,他在电话里安抚了男子的情绪后,请他再次来到鉴定中心。

原来,拿到第一份鉴定报告后,男子震惊之余,心里仍然难以接受。儿子若真非亲生,这个家庭也将离散。

这时,他无意中看到了上海一家生物公司塞到小区信箱的小广告,称只要邮寄血样,就可以轻松方便地做亲子鉴定。

于是,他决定再做一次鉴定:偷偷采集了自己和儿子的血样,通过快递,邮寄到上海的地址。在10来天焦灼不安的等待后,他收到了对方的电话回复——孩子是亲生的。

第二次鉴定结果,也是该男子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的。于是,有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我们对自己的鉴定专业技术水平深信不疑。之前,也经常有客户拿着其他两家生物公司截然不同的鉴定结果来投诉过,像这样,拿着我们中心和外面不同的报告来,还是第一次。我始终觉得,一定是第二次鉴定哪个环节出了错。”王旭芳说,虽然在外人看来,亲子鉴定颇为神秘,几滴血就判定亲缘关系会不会有纰漏。实际上,专业检测就是丁是丁,卯是卯,并没有模糊的地方。

比对两次鉴定样本

妻子终承认自己换了血样

“你可以让上海的机构把具体的鉴定报告发给你吗?”王旭芳建议。

在再三的解释后,男子情绪也稳定下来,同意这么做。对方也发来了男子和其儿子的DNA信息。

“在电脑上一比对,我们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孩子的DNA和在我们这里检测的是一样的,但是,该男子的DNA信息却完全不一样,采集的肯定不是同一个人的样本。”在电脑上看到这组对比后,男子似乎“悟”出了什么。

王旭芳建议,男子到正规的鉴定机构再做一次鉴定。当然,不要邮寄样本,而是亲子当面采集样本。

“他走后,我也一直很关心后续。好在,最后收到他的回复,说是通过在另一家正规机构的第三次鉴定,证明儿子确实并非亲生。而他的妻子也最终承认,知道丈夫做亲子鉴定后,想办法偷偷动了包裹中血液样本的手脚,把男子的血液样本换成了孩子亲生父亲的样本。”王旭芳说,自此,事情真相总算水露石出。

但是,她心里并不轻松,因为,这个原本和乐的家将面临惊涛骇浪。成人的世界有算计有欺骗,可小孩子毕竟是无辜的。

头发不能检测

但烟蒂、牙刷等都能提取DNA

“一定要采集双方血液,才能做DNA鉴定吗?刑侦剧里,毛发也可以啊?”记者问。

许卫平说,很多人有误解,似乎剪下双方的一段头发就可以做亲子鉴定。实际上,在现有STR检测的技术手段上,毛干并不能检测出DNA信息。能用来做亲子鉴定样本的头发,必须要带有毛囊。

此外,烟蒂、牙刷等处都可能提取到DNA,具体用什么样本,要根据被鉴定人的不同情况来采取。目前,做亲子鉴定时,血液样本占了七成左右。血液样本采用末梢采血。这主要是因为采集方便,无污染。

王旭芳讲了最近的3个鉴定案例。

第一例是上周做的。“孩子的妈妈要求做的,孩子才出生两天,是遗腹子。孩子的爸爸几天前在高速上出车祸去世,尚未火化。因为双方还没有领结婚证,这涉及到后续一系列赔偿、抚养等问题。孩子的爷爷奶奶提出做一份亲子鉴定。我们赶到了台州当地殡仪馆,孩子的父亲已经被烧成一具焦炭。最后,我们从他身体组织里提取到了DNA,经过比对,这个孩子是他亲生的。”

第二例是子女为亡父寻找同卵的双胞胎姐姐。“老人和姐姐自幼失散,找到这个姐姐是老人一直来的心愿,8年前,老人弥留之际,仍叮嘱子女不要放弃寻找。但是,老人在世时一直没有线索,现在终于有了个高度疑似对象。于是,老人的子女恳请我们能做亲子鉴定,对比老人和这个疑似姐姐的基因信息,圆了老人的遗愿。对方也同意了。可惜,时间隔得太久了,老人的遗物中还没有提取到DNA信息,我们还在努力。”

“那可以通过对比老人子女和这个疑似姐姐的DNA来曲线证明亲缘关系吗?”记者问。

王旭芳表示,目前,还没有这样的鉴定标准。

第三例案例则让人唏嘘。“孩子的父亲意外去世,亲子鉴定证实孩子并非亲生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奶奶仍然决定,从赔偿款中拿出一大部分来给孩子做抚养费,直到孩子成人。不料,孩子的母亲却并不满足,不依不饶地要求更多。”

来源:东南商报(dnsb87270000)、宁波晚报(nbwan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