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全民偶像。她不断处于风暴中心,不断磨心,不断以独立视角审视自己。
小燕子:
你好。距离你第一次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幕上,已经过去20年了。
1998年,一切还是记忆中青春的模样。那一年,我们还没有互联网,但因为你,我们都成了互联互通的网,两岸三地,无人不识“小燕子”。事实上,自那以后的20年里,你始终活跃在电视荧幕上,不断被重播,不断被纪念。至今,无人超越你创下的65%收视纪录。20年发生了太多太多,却又好像在昨天。
小燕子,自你之后,中国真正开启了改革开放之后的全民偶像时代。而你的扮演者,赵薇,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全民偶像。她成功塑造了你,又成功超越了你,红遍亚洲,甚至在韩国取代日本女星深田恭子成为最受韩国民众喜欢的外国女星。
但她心里又清楚地很,她哪里是什么偶像, 她只是人们喜欢的一个对象。这种自觉意识让她在此后的20年间都没有栖身在你飘渺的光环下,她剥离了外界给她套上的一层又一层硬壳,只是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
世间的模样就是这般,当一个人毫无保留地只是做自己时,周围的人反而觉得不真实了。他们在她身上加注猜想、阴谋、八卦,而她只能选择忍。她不是进攻型的生活斗士,她不喜欢剑拔弩张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更多的时候,她只能面对,然后接受,放下。这就是她全部的青春。谁也不知道她如何熬过那些惶恐的日夜,那些因一夜成名而产生的不知所措。
她是一个热情的人,但绝不是一个面上的人。她坚持内在多过外在,她不愿意在细碎上费尽心力,但她一定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和方向。 她所有的努力与追寻,都不是为了一夜成名,但命运选择了她。 她跟你一样,“大大咧咧”,但她的“大大咧咧”是一种豪情,一种大气。这种豪情和大气,指引了她走到今天。
我们花了20年,才陪伴着她的成长和我们自己的成长,开始读懂她,一开始的那个她。
小燕子,因你成名时,赵薇才21岁。在这之前,她拍过四部戏,都是女主角。她之所以与你结缘,成为今天的赵薇,皆因她内心有一股强大的自我意识力在塑造她。初入行,她迷茫的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成为心目中的自己,更迷茫的是不知道心目中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她不允许自己处于这样的毫不自知的混沌状态。可以说,此后的20年,她只做了一件事,不断发现自己的热爱,发掘自己的创造力,成为心目中的自己。
她做的第一个决定是去读书。
她从小就知道,有文化是一个起点。她的父母常常告诫她,没文化就意味着没前途。她就开始看书,看哲学,看美学,因为受了不那些满是废话的书。那些晦涩的哲学书当时似懂非懂,但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她后面的许多决定和态度。
她做的第二个决定是不接当红电视剧。
《还珠格格2》播出后,收视率依旧居高不下。赵薇不愿意拍《还珠格格3》,太重复了,太套路了。琼瑶就专门让她拍《情深深雨蒙蒙》。拍了六个月,她只休息了一天,拍伤了。她对琼瑶说,“阿姨,我是电影学院出身的,我想拍部电影”。那时。她可是最炙手可热的电视剧女王。
琼瑶差点说你疯了吗,“你知道你不做这件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将捧红一个女演员。”
26岁的赵薇说,“一个人如果要红,是谁也挡不住的。”
小燕子,你怎么看她的这般清醒?清醒到让人心疼她长于同龄人的孤寂。她不需要掌声,她只需要慢慢地释放自己。她被时代裹挟走得太快了,来不及品味其中的圆滑世故就面对狂风暴雨。此后的20年,她也一直在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她的返璞归真和与世俗切割的天性。她说,她有自己独特的命运线。
她做的第三个决定是证明自己。
这是唯一一次赵薇想要通过一些认可来证明自己。从2002年到2007年,赵薇主演了《玉观音》、《绿茶》、《情人结》、《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夜·上海》五部文艺片,入围了一系列国际A类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评比。年轻时,她觉得自己好像是在闯关。红了以后人家质疑她的艺术性,赵薇就去集中拍艺术片,“不可能从小到大都不想证明自己”,她确实想过,“让得奖来证明我是有演技的人,而不只是说观众喜欢你的角色”。拍文艺片没钱,赵薇有一年几乎没有任何收入,但是她沉下心来了,就想在专业上深耕一下。
老实说,当时的赵薇骨子里还是有一点点好胜心的。你说我不可以,那我就做给你看。但她身上又有一种聪明的从容劲儿,不用力过猛,保留自己的才华,吸取自己的欠缺,“世俗上是达到你的要求了,该拿的奖都拿了。你就跟成长一样。你最后回到心里(听自己的声音),我只要一个小作坊,安安静静的,跟志同道合的人搞创作”,“电影不求巨大回报,但求不赔本”,她要创造艺术的价值、电影的意义,“不管多大,一点点就够了。”她向往因创作者之间的充分交流而产生的文化繁荣价值。
作为一名创作者、一名演员,赵薇是爱惜自己羽毛的。小燕子,20年过去了,你可能对“爱惜羽毛”没有什么概念。2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我们学会了迎合市场,丢掉了很多好习惯,比如慢工出细活儿。行业的标准在无形中降低了。爱惜羽毛这件事不是人人都向往的。赵薇不会降低自己的标准和要求,至少她不会为了钱去呈现一个一无是处的“渣渣”。
小燕子,你知道,你所经历的每一步,都将通往你心中的自己。爱惜羽毛的赵薇在收缩自己,她更多呈现潜移默化的内在的变化,而不是轰轰烈烈的外在变化。她说,你所呈现的东西就代表着你的变化。她不是一个盲目自信和盲目自大的人,越长大越敬畏自己的职业,“小的时候越小,理想越大;现在越大,理想越小”。她不再关注大而空的“深刻体悟”,这些词说得出口落不了地,“通过你做的东西才能真正体现你的成长在哪里。”
她的第四个决定是拍自己的电影。
她真的做到了。魔幻的是,她当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致青春》上映时,《还珠格格》又在重播了。赵薇一面导着别人的青春,一边看着自己的青春。青春,从来都是一代人的记忆。赵薇的野心是记录社会巨变中的这一代人,而不只是拍清新爱情片。只有这样有野心的张力才能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从电影中找到自己的青春影子。《致青春》开机的2012年是赵薇的本命年。有人跟她开玩笑说赵薇是个高人,竟然选择在这一年做这么大的事。她不怕动荡不安吗?可这就是赵薇啊,“既然动荡,就让它在工作中完成,而不要影响生活”。
第一次当导演把赵薇自己吓了一跳,“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狠劲儿,不光是做事狠,对自己也狠,根本不去想累不累,妆容美不美。
监制关锦鹏给赵薇讲了一个经历。他说,有些时候就要坚持,在工作的时候,我需要一个东西,老板不给,我就拿着自己的钱,冲到老板的办公室,把钱摔在他桌子上,我就是要那个,我自己的钱,我要我的电影就是这样。
我要我的电影就是这样。这股心力赵薇一直提着。《致青春》快剪完时,所有看过的人都觉得是个好东西,赵薇开始有点膨胀了。编剧李樯赶紧“修理”她,狠狠地说,如果你是这种觉悟的话,你就根本不配有这样的成绩。你应该很冷静、很谦卑,不管你取得多大的成绩。
赵薇听了,痛哭流涕。她庆幸自己还有机会规避这样的膨胀,不然她将丧失自己极为珍视的感受力,“(极其膨胀时)你会发现你越来越不去倾听别人的声音,自己的主观声音越来越强烈”,“对于别人的事情,或者对于跟自己无关的事情感受力下降”。
“感受力”是一种高级能力,可遇不可求。它要求你,“对生活、对人、对社会有特别深层次的观察和体悟,然后同时你又有一定的高度,又有一定的悲悯和人文关怀”;要求你“从人性的角度诠释角色”,“超越很多条条框框,超越很多约定俗成,超越很多可能性”;要求你“一生之中都在自己跟自己谈判、对质、和解,一路纠缠到死”。
最近这两年,赵薇有愈加强烈的感觉,想要停下来想一想,“到底做什么样的电影,到底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到底应该怎么跟周围的人相处”。她想在感受力下“激发所有不好的感觉”,因为她的成功告诉她,“前进跟痛苦有莫大的关系”。赵薇是一个自我审视能力极高的人,关注内心的声音和另一个自己视角。
赵薇一次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她一次又一次跳脱出来看别人为她构建的剧情。她不奢求别人了解她,觉得误解也很正常,她为公众人物争取独立的思想空间。所有这一切,赵薇都是以她隐忍的行为方式来呈现,而不是一句两句口号。
她拒绝那些标签,甚至极为无奈,又很干脆地说,但凡我是虚荣的人,我已经上了所有财经杂志的封面。但她从来不碰这些。
她开过一个餐厅,后来倒闭了。餐厅的历史使命中倒是有一项,举办了赵薇一部作品的发布会。现场有人说,你也得给自己的餐厅宣传一下,赵薇只能自嘲,我现在是做生意的。后来,媒体报道时变成了“赵薇现在的理想是做生意”。
就是这样的。你所看到的,远不及真实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我们最近一次见面是在上海的一个清晨。即便是身处风暴中心,赵薇也还是笃定地做着自己的事。她讲的一个故事打动了我。
她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朋友。有一天,她问这位画家朋友,你能不能帮我画一只小兔子。画家说,“现在是冬天,春天的时候,我正好要去趟杭州,我在那儿给你画那种兔子。”
这击中了赵薇,原来不必为了画一只兔子而去画兔子,也许正好碰到某一个合适的季节、合适的地方,“我才会去画这只兔子”。
20年,大量新兴事物涌现,仅就互联网的出现,应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甚至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新星。赵薇说,20年还不足以提炼出她所在这个群体的集体价值,为时过早。
20年前,赵薇和小燕子都是新人。20年后,赵薇在自己的电影中栽培新人,她与好友苏有朋共同成立了“一本影业”,从演员到导演到制片人,没有华丽的发布会,没有豪华的排场,只是想踏实“做点片子”。她没有决心非得在这个江湖里占一个什么位置,“应该多一点演员来分这个蛋糕,一个人哪能干那么多事,只要你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干得NB就可以了”。
20年,又好像什么都没变。每个人的结局都在不同的选择累积中有了本质的区别。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祝福小燕子,祝福赵薇。各自安好。
热2017-03-31
热2017-03-27
热2017-03-24
热2017-02-20
热2016-12-29
热201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