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是怎样的一个人
大清帝国谢幕的见证者——隆裕太后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毫无疑问,那是一个悲剧人物。
史书工笔之上普遍记载,隆裕太后其貌不扬,身材瘦弱还有些驼背,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年长三岁的表姐,拒绝跟她同房,因而她也没机会生下一男半女,这种事就连手段强硬的慈禧也帮不了她。作为慈禧的内侄女,隆裕太后自然也被归为“后党”一类,每每想到她有可能是慈禧派来监视自己的,光绪便对其更加厌恶,别说男女之间的爱慕,甚至于连最基本的尊重和善待也做不到吧。后人虽对隆裕太后坎坷寂寞的宫廷生活多有同情,然而亦不乏拿她与珍妃作比的论调,既然珍妃是美丽、知性、先进的代表人物,隆裕自然就是丑陋、阴暗、守旧的化身了,甚至有人猜测,珍妃受到慈禧的诸多凌虐,以至于最后将其投井处死,一概都是隆裕出于嫉妒在背后挑唆的结果,这显然是后人有意美化珍妃,妖魔化隆裕的结果。
其实隆裕只不过是个封建社会中比较典型的逆来顺受的妇女,她与光绪的婚姻固然是慈禧一手包办的政治婚姻,可是既然慈禧做此安排,她也只有顺从,并将她从小爱护的表弟光绪视为丈夫,真心真意地对待。光绪因对这段婚姻的不满与慈禧产生矛盾,转而迁怒于隆裕,在她来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然而她毕竟是皇后,有母仪天下的责任,说她嫉妒后妃,在慈禧面前挑拨离间,实在是冤枉她了。很显然,怯懦如隆裕太后,决计不是这样一个狠毒之人。
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
满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统治神州大地长达二百六十八年之久。近代,大清朝终被北洋军阀所推翻,而作为光绪帝遗孀的隆裕太后,则无疑是为大清谢幕之人。
庚子年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而国内各地的革命运动也如星火燎原般势不可挡,满清统治势力已无力挽回日薄西山的败局。转眼辛亥革命爆发,摄政王载沣不得不重新启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从此,手握北洋军队大权的袁世凯对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不再加以掩饰,索性以枪杆子为后盾,迫使隆裕太后接受“清帝退位,让位共和”。隆裕自知在政治手腕上无法与已故的姑母慈禧太后比拟,更况她与溥仪不过是一对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无力于大厦将倾之时力挽狂澜,因而只得屈辱地同意签下退位诏书,成为亲手为大清朝敲响丧钟的谢幕者。
1912年2月22日,在乾清宫召开的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当着清室王公大臣的面,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接受共和,退位让国”,一众大臣闻言当即失声痛哭,哀悼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就此终结。作为大清的谢幕者,隆裕太后往后的人生亦凄惨不足为外人所道。下诏逊位后,有感自己是大清江山的千古罪人,隆裕内心颇多自责,终至疾病缠身,身体每况愈下。1913年2月22日,在亲眼见证大清朝谢幕仅仅一年后,46岁的隆裕太后于长春宫病逝,死后虽得享哀荣,却不过是北洋政府演绎的一场政治秀。
隆裕太后为什么要退位
近代史上,隆裕太后是亲眼见证大清朝谢幕的末代皇后,那么隆裕太后为什么要退位呢?又是什么令她忍受满腹屈辱同意在交出权柄的诏书上加盖玉玺的呢?让我们将岁月的年轮倒回一百多年前,重新审视那个在军阀的铁蹄中已然日薄西山的满清王朝。
武昌起义爆发后,神州大地上各种革命运动已然越演越烈,军阀割据,派系斗争不断,北洋军阀取代满清王朝的统治势力,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大势。彼时隆裕太后带着年幼的溥仪皇帝依然居住在紫禁城中,表面上虽然依旧是当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然而军政大权一概没有,说得更明白点,不过就是一对可怜的孤儿寡妇,任人摆布而已。由于皇族内阁早已解散,此时大清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身为总理大臣的袁世凯手中。袁世凯一直野心勃勃,欲先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恢复帝制,而当时软弱的革命派也希望早日建立共和,由此,经南北议和,双方终于议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优待皇室。命运终究将软弱的隆裕推上了历史舞台。隆裕太后为什么要退位?因为,面对虎视眈眈的满蒙王公,面对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宫,隆裕束手无策,除了退位,别无他途。亲手断送大清二百余年基业,隆裕痛心疾首,却无可奈何。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迫于北洋军阀的重重压力,终于含泪签发了大清朝的最后一道上谕-——《退位诏书》。至此,大清朝长达268年之久的统治宣告结束,不久之后,隆裕太后也在久病缠绵后郁郁而终。
隆裕太后拟退位诏书前后
1912年2月22日,紫禁城还未走出冬季的阴霾。在乾清宫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清帝退位,标志着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烟消云散,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正式完结。外人或许很难想象,在隆裕太后拟退位诏书前后,受到满蒙王公及北洋军阀怎样软硬兼施的逼宫,因而,纵然这个才能资质皆平庸的寡居妇人对亲手葬送大清二百余年的基业有多不甘心,也只得顺应历史的潮流,在退位诏书上加盖宝玺。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为大清朝的倾覆敲响了丧钟,武昌起义的猛烈炮火摧毁了这个腐朽帝国的最后一根支柱。彼时,手握北洋军政大权的袁世凯急于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立刻将矛头指向了上下矛盾重重的满清皇族,迫使无依无靠的隆裕皇太后母子宣布清帝退位,让位共和。1912年1月1日,由辛亥革命核心成员组成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近代史由此进入了民国时期。
在各地越演越烈的革命风潮下,袁世凯再度逼宫,并以内阁总理身份承诺“优待皇室”,隆裕太后在内外重重压力之下,只得妥协,同意签订退位诏书,同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当着众王公大臣的面,拟定退位诏书并加盖玉玺,正式宣布退位让国,满朝文武无不悲从中来,痛哭流涕。清帝退位后,曾经轰轰烈烈的大清朝树倒猢狲散,此后的民国迅速陷入军阀混战的乱局之中。隆裕太后在拟定那份令她抱憾终身的退位诏书一年后黯然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热2017-03-25
热2017-12-28
热2017-07-13
热2017-04-14
热2017-02-22
热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