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雪乡成旅游黑社会化的标杆 花钱买罪受别去

2018-01-16 20:42:53作者:lhb来源:未知

(原标题:雪乡:一个旅游黑社会化的标杆)

“雪乡”这个名字很有诗意,不仅有纯洁的雪,还有亲切的乡土气息——如果你也是喜欢旅游的人,这种纯朴的想法是危险的。雪乡那厚厚的大雪,掩盖不了黑暗的人心。

元旦以来,短短半个月之内,雪乡的旅游服务呈现出来了一些黑社会特征,事先付了钱到了那里很可能会被临时加价,如果不就范,恐怕要露宿雪地了,而黑导游强制推销的高价套票,甚至殴打游客,已经屡见不鲜。

一段“雪乡导游强售套票”“女导游称游客都是‘羊’”的视频显示,某女导游在旅游车上对游客说:“中国雪乡这个地方,一年12个月,它只营业3个月,所以经常说的一句话‘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羊’,谁是羊?大家都是羊。”“所有的票我只打在一张单上,只需要花费1680块钱就可以了。有人说导游我条件不允许不去可以吗?说实话,不行……”

如此剽悍直白的服务逻辑,令人胆战心惊。一个年轻的女子,要经过怎样的训练才能炼就出如此黑暗的逻辑,而且还能理所当然、波澜不惊地讲出来?商业本来是买卖双方互惠互利的市场活动,在雪乡呢,对于小获利的薅羊毛已经没有兴趣,他们磨刀霍霍向小羊——游客,就是待宰的羔羊。

感谢智能手机,让视频和录音变得便捷,互联网时代的羔羊,不是沉默的羔羊。短短半个月内,前有黑心炕事件被当事人上网控诉,后有宰羊式套票,现在还有录音曝出,有女游客不满黑心套票,在车上被男导游打巴掌,期间男导游满口脏话,态度极为蛮横嚣张,还宣称“我会弄死你”。

这哪里是去旅游?这是去遭罪。建议大家就别去雪乡旅游了,花钱买罪受,这是何必呢。

雪乡的旅游黑社会化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但真正进入公共视野,被全国人民所关注,还是2018年年初的事。过去这些纠纷都是怎么解决的呢?可以审慎推理,游客被坑被宰后,肯定也报过警的,但有没有用,外人不知道,而大多数游客到了异地他乡去旅游,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气吞声,遇见这种事就当是肉包子打狗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雪乡似乎已成为旅游黑社会化的一个标杆。要在全国树立起这样一个标杆,也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有三大支撑。

第一,要有嚣张跋扈的从业者,这些脏活,好人不会愿意干也不敢干,只有丧失底线的人,才敢干。这是黑社会化的人才基础。

第二,要有足够封闭的自然环境,雪乡就有这个优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冰天雪地,去任何一个地方都要三五公里,没有车的话很可能冻死在这里。你是要钱还是要命?不就范不行吧。

敢不敢在纠纷现场报警?一般人是不敢的,对游客来讲,这是客场作战,人生地不熟,遭遇地方保护主义的概率是大的,哪怕警察能主持公道,山高皇帝远,一时半会也到不了现场,兴许救兵没来,已经被弄死了。这些是黑社会化的自然基础。理性选择还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等离开了黑龙江,回到安全的老家,再上网维权。

第三,要有一个敢犯糊涂的地方政府。黑心炕事件被亲历者上网控诉后,在雪乡景区召开的旅游整顿工作会议上,有关领导看待问题的角度是相当刁钻的,这第一条就是:“我们要将舆情防控工作摆在第一位对待,要认真总结好此次舆情处置的经验教训,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到位,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言下之意是很明白的,那就是解决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那些曝光问题的帖子和发帖的人。

有关领导在第二点,才谈到要严厉打击黑旅行社、黑导游、扣房、倒房等侵害游客利益行为,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然而,前一个问题还没整顿清楚,后面又冒出来两个新问题。雪乡要让游客宾至如归是困难的,很多游客在这里体会到的是誓死如归的感觉。

我之所以要剖析雪乡这根旅游黑社会化的标杆,不是为了写一篇《旅游区变坏指南》,而是为了抽丝剥茧,找到病根,从根上砍断这标杆。

雪乡需要的是一场市场经济和法治的洗礼。它需要一个真正开放的市场,让多种性质的经营主体可以进来,参与竞争,但最重要的还是法治要能奏效,出了事有人会被追责,而不是纪律处分这样的罚酒三杯。

还要看到,由于雪乡的房屋产权在百姓手中,周边林业产权归属于森工总局,雪乡的开发不仅受到产权的制约,还受到林业保护法规的制约。没有一个政府主导的大的体制破局,没有一个有魄力的商业开发主体,就难以走通公司化整体开发的道路,也因此才泥沙俱下、多有害群之马。

不管怎样,雪乡这根旅游黑社会化的标杆,该动斧头去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