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黄易老先生的西去让很多武侠小说迷们大呼可惜,悲伤,又以为极具特色的大师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真的是让人非常难以接受啊,你的小说还没有连载完啊,怎么办啊,呜呼!黄易故去,何时再覆雨翻云?谁还能穿越寻秦?
黄易先生破碎虚空驾鹤仙去!
陡然间看到这样的消息,第一反应便是“这是假新闻吧?”
开什么玩笑?黄易先生当年出道时可是有“金庸接班人”的称号,算起来今年也不过65岁。基本上每年都要传几次死讯的金庸先生尚且活得如其笔下的扫地神僧一样硬朗,黄易先生这样的“年轻人”咋毫无征兆地就这样去了?可随着各大客户端的信息推送,终于不得不承认,黄易先生真的就这样走了。突然之间,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的许多青春记忆也随之成为了一张张剪影,不再活灵活现……
提到黄易先生的作品,恐怕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部《寻秦记》。特种兵出身的项少龙,竟然穿越到了战国时代,跟吕不韦、嬴政、邹忌、李牧、王翦等历史名人一起吃酒撩妹勾心斗角拔刀子互捅,这样天马行空的情节怎能不让当时正年轻的我们痴迷?
虽说早前也看过类似国外的《时间机器》和国产的《古今大战秦俑情》这样的影片,但若说正式开启了此后浩浩汤汤的“穿越时代”,恐怕还真的得归功于黄先生。
从那时候起,我们一代人意淫的纬度十倍百倍千倍地扩大了。多少人想象着去三国和赵子龙拜把子,和貂蝉蔡琰大小乔滚床单?多少人想象着穿越到隋末唐初跟李元霸掰掰手腕,再让唐太宗变成自己的大舅子?多少人想象着重生于南宋末年,挽狂澜于既倒,让世间不再有“崖山之后无中国”的悲怆?多少人想象着在大明朝借尸还魂,或是抱永乐帝的大腿,或是会会解缙、杨廷和、张居正、王守仁这些千古名人,或是助崇祯重振大明不让鞑虏蹄踏中原?多少人编制着美梦,带着后世的记忆和见识到了甲午年间,练新军,造巨舰,送日本联合舰队去海底喂鱼,一扫不平等条约带来的民族屈辱?
可以说,如今在网文界呼风唤雨的许多“大神”,尤其是些历史文、奇侠文乃至仙侠文的网络作家们,或多或少都应该给黄易先生上一炷香吧?没有他的影响和启发,那些如今影响力直达大洋彼岸的网络小说还会问世吗?恐怕真的不好说……
黄易先生的确有点“黄”如果说金庸先生和古龙先生的武侠从童年起就陪伴我们成长,在我们灵魂深处植入了快意恩仇的古之侠风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念,那么黄易先生独树一帜的武侠作品可以说是我们一代人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生理卫生课外辅导书目”之一。
毫不夸张地说,在当初那个绝大多数人羞于谈及性教育的年代里,黄先生的书在某种意义上与苍老师的片起着类似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我这可不是要贬损黄易先生,我想我们这一代人中的很多人都会发自内心地感激他在作品中对我们进行的“润物细无声”的性启蒙教育。就如同我们从来不会觉得苍老师“下流”一样,在我们看来,不过是社会分工不同罢了。真说下作,那些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人才真是一等下流。
不过不管怎么说,黄易先生的书写得真的有点“黄”。犹记得上大学那阵,某位好友就读先生的《覆雨翻云》读得面色潮红淫笑不止,嘴里虽然念叨着“太黄了,太黄了”,却是手不释卷欲罢不能。还有一位舍友,看完《大剑师》后竟是半夜做了春梦,想来个遗精了无痕,下床取手纸时被尚未入睡的我等逮了个正着,以此笑话了他整整四年。
不过话说回来,就如同金庸先生笔下有诸多侠女成为我们的梦中情人一样,黄易先生笔下那些风情万种的女子也大多成了整整一代人的意淫对象。仅以《寻秦记》为例,风骚入骨的赵雅、英姿飒爽的乌廷芳、温柔若水的倩公主、才华过人的纪嫣然、我见犹怜的琴太傅……哪一个不是拥有大批的拥趸和粉丝?撇开那些大尺度的描写不说,黄先生写女人也称得上一绝了,而且他笔下的女人恐怕是诸多武侠作品中最有女人味的一类……
黄易的侠占个“邪”字,却可能最真实古龙先生笔下的侠客,或多或少带着点魏晋风流。或狂放,或清冷,或偏执,有时候会让人不自觉地想起郭德纲相声里那个“他的刀是冷的,他的剑是冷的,他的人也是冷的”的段子。若是打个比方,古龙之侠更像是隐士之侠、狂士之侠、名士之侠,若是古龙之侠放下刀剑拿起笔来吟诗作赋,我会想起李太白!
金庸先生笔下的侠客,则始终带着儒家的影子,所以才会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才会有一诺千金,舍生取义;才会有兼济天下,胸怀苍生。哪怕是如杨过、韦小宝、令狐冲这样原本“另类”的角色,最后也会殊途同归,最终无法抛却肩头的那份责任和担当。若是金庸之侠弃武从文妙手著文章,我会想起杜工部!
而黄易先生笔下的侠客呢?我以为他们在“邪”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跟寇仲、项少龙、韩柏比起来,哪怕是金庸先生笔下以“邪”为名的黄药师和郭襄,恐怕也要显得过于“正”了。如果说金庸笔下最终都是“邪不压正”,那么黄易笔下的正邪之分其实并不明显,邪中有正,正中有邪,究竟谁是正谁又是邪呢?善恶好分,正邪却难辨,这或许才是更真实的江湖吧?
毕竟,在古代,“侠”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褒义词,简而言之恐怕跟《黑道风云二十年》里的黑道混混流氓们更接近。“侠以武犯禁”恐怕不仅仅是官府的狗官们的一面之词,这样的侠可能更贴近于现实吧?
举个例子,你可能很喜欢项少龙,但若是你有个妹妹,你愿意找这样一个妹夫吗?在金庸笔下,便是最多情最误人终身的神雕侠杨过,也没娶了一个又一个吧?当然,你可以拿韦小宝说事,我只笑笑,我不说话……项少龙固然武勇过人,也算有情有义,但他脸上那抹似乎永远挥之不去的邪笑,注定了让他不会成为别人心目中的郭靖和乔峰。邪气凛然,这似乎是黄易笔下主角难以摆脱的一种感觉……
明天还有武侠吗?武侠还有明天吗?古龙先生早早就去极乐世界逍遥了,如今黄易先生又走了,金庸先生则早已经是退隐江湖吟唱沧海一声笑的状态,那么我们不禁怀疑,明天,还会有武侠吗?
金古黄的小说固然经典,固然好看,但多少人都已经能够倒背如流?各大文学网站倒是时不时推出一些所谓的“金庸接班人”、“古龙第二”和“黄易传人”,可看来看去总觉得那是康帅傅方便面、奥利粤饼干、娃哙哙矿泉水、666皮炎平之类的山寨货。
很多动辄写出几百万上千万字的网络作家们,钱是没少赚,但你们真能接过金古黄的衣钵吗?且不说金古二人,单说江湖地位不如那二位的黄易先生,怕也是他们拍马赶不上的。不少网络爆红的小说,倒是把黄易先生早期作品里的“种马”和“意淫”学了个十足十,但却总是少了几分灵气,几许侠义。
可我们真的不需要武侠了吗?不需要侠义精神了吗?我们那一代人,有多少人是受武侠小说的影响把扶贫济弱当作了理所当然?有多少人是因为敬佩武侠人物而愿意路见不平一声吼?有多少人是因为崇拜那些大侠而甘心铁肩担道义?我不想把武侠小说说成能够高台教化的道德书,毕竟它们不是《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本,但若是没了武侠,中国人就不觉得少了些什么吗?
上一炷香,道一声珍重!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似乎也没什么卵用,时移势易,当今之世,再想有第二个黄易,恐怕是奢望了。所以我们只能道一声老天不公,为何让先生“年纪轻轻”就早早故去了。不管怎么说,要为黄易先生祈祷一句,毕竟青少年时期曾享受过你和你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快乐和美好记忆。
黄易先生,到了那边,多读书,多看报,多写小说多睡觉,少抽烟,少喝酒,少打游戏少包宿……
唉,黄易一去,似乎我们也觉得瞬间又老了许多……
突然想到,先生会不会只是穿越去了另一个世界?
热2017-07-13
热2017-12-28
热2017-02-22
热2017-04-14
热2017-03-25
热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