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映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的电影《敦刻尔克》让观众们跟随着诺兰导演的镜头一同走进了当年那件著名的历史事件和其中当初那个时代时代背景下无奈的选择、战争的残忍。而电影用的是《敦刻尔克》这个地名,很自然的让人联想到当年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重回那个战争年代历史的洪流。那么,还有哪些类似的经典电影呢?
历史事件改编
前期上映的《敦刻尔克》有一部同名的2004版纪录片,我们翻译成《敦刻尔克大撤退》,而新版的香港译名是《邓寇克大行动》。
2017年《敦刻尔克》港译名为《邓寇克大行动》
为什么要加上“大撤退”、“大行动”这些词呢?因为“敦刻尔克”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加上一个名词,无非是希望给观众多一点相关信息。
同样道理,电影《珍珠港》就没被翻译成《偷袭珍珠港》,因为一说“珍珠港”,谁都知道那是什么故事。由此可见,电影译名里有很多门道。
2001年引进影片《珍珠港》
巧妙的翻译更能吸引眼球
诚然,你可以把所有的地名不加任何处理,但那未必是最优选择。比如,《麦迪逊郡之桥》你听起来有感觉吗?但如果翻译成《廊桥遗梦》,是不是立马有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感觉?
《廊桥遗梦》海报
因为有浪漫之都的美誉,巴黎往往被翻译成“花都”。把《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翻成《花都艳舞》,或者把《红磨坊》翻成《梦断花都》,都是这个思路。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有多个译名
把“拉斯维加斯”翻译成“赌城”,比如《远离赌城》,就毫无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中文译名的音节太多会比较啰嗦。
译名展开的联想
“上海”这个地名在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在殖民时代,它是十里洋场,文化发达,黑帮也很发达,在英文里shanghai有“绑架”的意思。周润发、巩俐主演的英文片《Shanghai》,中文就没有直译,而是叫做《谍海风云》。
《谍海风云》英文名就是《SHANGHAI》
纽约的名字如雷贯耳,但纽约的几个大片区出了美国就没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伍迪·艾伦有一部经典影片,叫做《曼哈顿》,是文艺片,所以翻译也就没有添油加醋。
伍迪·艾伦的《曼哈顿》直接以地点命名
纽约还有一个区,叫布朗克斯,中文就不会直译。有一部很有名的影片,英文叫做《布朗克斯的轰隆声》,猜猜中文名是什么?《红番区》。
有趣的翻译
稍微小一点的地方当做片名,是否直译要根据具体影片来定。比如《诺丁山》能让大家接受,但若将《冰血暴》翻成《法戈》,估计大家会错听成发哥周润发了。
《冰血暴》海报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直译,而《不羁的天空》没有译成《我私人的爱达荷州》,可见没有统一的标准。
《海边的曼彻斯特》海报
还有少数影片,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都被接受了。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卡萨布兰卡》,也叫《北非谍影》,不过那是经典中的经典,对于一部新片的翻译,你恐怕只有一个选择。
《卡萨布兰卡》海报
热07-07
热07-12
热09-17
热02-07
热11-24
热03-13
热03-13
热05-25
热06-01
热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