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有闲VS钱不够压力大,你会休闲吗?
“钱不够、压力大、竞争激烈”挤压休闲空间。
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休闲也能随时随地。
资料图:甘肃敦煌美丽的大漠风光吸引游客。王斌银 摄
国人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属于闲暇时间,一些特殊群体的闲暇时间更多:学生、教师有寒暑假,白领有“带薪休假”,农民约有“半年闲”……在许多国人的概念中,休闲就意味着睡觉、旅游、玩手机。而在专家看来,休闲是衡量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风向标。
在“知乎”APP上,一大批小伙伴提问“什么样的休闲方式好”“怎样才能提高休闲生活质量”,回答者却寥寥。或许,绝大多数国人对休闲本身的了解还不够。
当被问及“休闲”是什么?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休闲之事古已有之。从字面上来看,“休”为人倚木,姿态安详;而在《康熙字典》和《辞海》中,“休”也被解释为“吉庆、欢乐”的意思。“闲”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意思。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我经过几个大学和中学,看见大部分教员和学生终年没有一点消遣,大家都喊着苦闷,可是大家都不肯出点力把生活略加改善,提倡一些高级娱乐来排遣闲散时光。”
经济学家于光远也提出过“普遍有闲”的概念,他认为“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的文明进步并行发展。
虽然人们对休闲的重视程度在提升,多数人却不满意当下的休闲状态。具体表现为:一是休闲观念落后,“主动工作、被动休闲”;二是休闲时间增多,但休闲质量较差;三是休闲方式单调,选择睡觉、玩手机、发呆的人群仍过大。
2013年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2020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目标。但据“2016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近一年真正享受带薪休假,并且时间达标的受访者仅占17%。在影响国民休闲满意度的因素中,“忙,没心思休闲”高居榜首。
因写金庸小说评论而成为“网红”的六神磊磊(真名王晓磊)认为,中国人休闲现状的背后,暴露的是“钱不够、压力大、竞争激烈”的生存现状。
曾是新华社记者的王晓磊是把休闲变成事业的典型。他在闲暇时间打理的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年度广告收入已过百万。如今的他却有些无奈:“现在完全没有休闲时间了。之前还能把看书、打游戏当作休闲,如今却连看一集剧都觉得在犯罪。现在我最好的休闲方式是写一期金庸发出来,其实却是在完成工作。”
南昌白领林女士今年不打算休年假:“刚生完二孩上班没多久,单位领导脸色已经很不好看了。再接着请年休假,恐怕饭碗都不保了。为了奶粉钱,臣妾也不能够啊!”
在高强度的社会节奏下,一些人休闲观念也在“异化”。理财网红“三公子”注意到,身边一些朋友去旅游是为了发朋友圈。他们不太关注自身在旅行中享受了什么,而是“打卡式”地奔赴一个又一个人气景点,一组9张地展示在朋友圈。“这种休闲体验来自于他人的认同,对自身虚荣心的满足,说是休闲其实反而更累。”
休闲在我国已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大众化的普遍行为,但在休闲观念、休闲文化和休闲产业等方面还需要大力培育,需要加强休闲研究,开展休闲教育,使其能显示中华民族良好的存在状态和精神状态。
正如江西省心理援助与研究中心援救部副部长黄钰所说,每个人的休闲方式都透露着自己的“三观”和当下的所需。比如,对于妈妈来说,陪伴女儿是最好的休闲方式;对于老人来说,和老伙伴们一起跳跳广场舞、上上老年大学就是休闲;对于孩子来说,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算休闲。
比起学习休闲,人们更需要学会认识自己。个体是有差异性的,了解自己,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三公子”认为,要处理好能力和欲望的关系,生活可控才有幸福感可言。
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休闲也能随时随地。(半月谈记者 袁慧晶)
原标题:中国人休闲观念异化:去旅游是为“打卡”发朋友圈
热2017-03-29
热2017-02-04
热2016-11-30
热2017-04-10
热2017-04-19
热2017-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