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外卖加重塑料污染 全国每天丢弃至少2000万个外卖盒

2017-09-08 11:45:20作者:lhb来源:未知

“中国外卖正给全球带来一场生态浩劫。”近日,朋友圈流传一条呼吁公众减少、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微信,希望通过改变消费习惯来缓解塑料污染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如果仅从消费端产生的数量来看,全国每天丢弃的外卖一次性餐具至少2000万个,由于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渠道不畅,它们中大部分最终变成了垃圾,不得不以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置。

无论从能源浪费的角度,还是从加重城市运行负担和环境污染风险的角度,外卖一次性餐具带来的污染问题都已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

源头:塑料餐盒无法替代

每天丢弃2000多万个外卖一次性餐具,这还是保守数据。

目前,我国主要的网络外卖平台为“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按照各平台公布的日订单量,“美团外卖”超过1300万单,“饿了么”在900万单左右;“百度外卖”按照市场份额占比来推算,约为200万单。假设每个外卖订单只产生1个一次性餐具,那么仅这3家外卖平台每天就要产生2400万个一次性餐具。实际数量可能更多,有环保组织研究分析了100个外卖订单发现,平均每单外卖会消耗3.27个一次性塑料餐盒/杯,以此计算,这3家平台每天将产生近8000万个一次性餐具。这还不包括其他网络外卖平台和传统餐饮门店产生的一次性餐具,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公众的消费习惯要改变,绝非朝夕之功。减少一次性餐具,网络外卖平台该做些什么?

“我们的商业模式,目前一次性餐具是不可分割的一环。”一位“饿了么”内部人士坦言,总不见得让外卖小哥徒手把餐食送到家家户户。就算是一些商户提供可反复清洗利用的餐具,可餐后这些餐具谁来归还给商户?如果不归还,就要让消费者埋单,价格高于一次性餐具,消费者不一定能接受,而且还是没有跳开“卖餐具”的思维,这些餐具要投入原料生产,天长日久不也是一种浪费?

该人士透露,公司高层已注意到一次性餐具的环保问题,但能够尝试的做法很有限。比如,在团体早餐外卖业务上,用更环保的纸袋来替代塑料餐具,按照目前市场规模,每天可以节省十几万个塑料餐盒。至于其他时段的外卖,食物中多含汤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适,要换成纸盒,容易渗水渗油、使米饭粘连,难以被消费者接受。

此外,“饿了么”还打算在订餐页面设计“不要筷子”“不要勺子”“不要牙签”等选项,让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勾选,但最关键的塑料餐盒却因为“无法替代”,没有设计这种环节的打算。

另一家平台“美团外卖”今年6月和中国烹饪协会、中华环保基金会以及数十家餐饮品牌共同发起“绿色外卖行业公约”。记者仔细查看该“公约”,发现里面和餐具有关的只有一条:“推动使用绿色餐具”,只是提倡商家用可降解的优质餐盒代替普通塑料餐盒,并没涉及源头如何减量这一关键问题。

中端:对废塑料失去兴趣

理论上,如果源源不断的餐具大军能够作为再生资源,进入正规的循环利用体系,那么或许可以不用纠结源头如何减量这一问题。但现实是,由于价值低、收运和处置成本越来越高,导致越来越多的一次性塑料餐具被扔进垃圾桶,无人问津。

“废塑料0.3元/公斤,再低就不收了。”天山新苑“两网协同”示范点的专职收废员范维国告诉记者,虽然小区里的外卖餐具产生量可观,但下游收购站开出的价格低,加上外卖餐具往往和馊掉的残羹冷炙、充满油污的餐巾纸和打包袋混在一起,必须一个个分拣出来再清洗,否则下游不收,可谓费时费力,所以收废员都对外卖餐具提不起兴趣。

对于回收价格缺乏吸引力,上海新锦华商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亚明十分无奈。他表示,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可再生资源一直贬值,就算是现在的收购价,还是考虑到鼓励垃圾分类,做了适当提升。以外卖塑料餐具里价值比较高的聚丙烯餐盒为例,经过分拣相对纯度较高的聚丙烯餐盒,过去一吨可以卖四五千元,但近两年贬值到3000多元,扣除分拣人工和运输成本,源头的收购价格只能压到2000多元/吨,才能保证有利润。

“尤其是运输成本,这两年迅速增加。”孙亚明透露,过去长三角地区几家集中处置废塑料的下游企业陆续关停,导致上海周边几乎找不到废塑料下家。无奈之下,新锦华只能派专员远赴江西、山东等地的再生资源市场找下家,只要有人要,“倒贴”路费也要把收到的可再生资源运过去。

孙亚明坦言,废塑料的下游收购价格如果继续下滑,就真要从可再生资源沦为垃圾了。他建议,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策激励、财政扶持、产业引导等方式,促进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废塑料再生后的附加值,让废塑料的收运和处置体系有利可图,这样相关市场才能继续健康运转。

源头产生的一次性餐具是什么材料,也很有讲究。上海净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东文表示,现在收运单位一般只收透明或白色的塑料餐盒,因为它们再生后的利用价值较高,比如做成化纤原料或油漆添加剂等,因此收购后卖给下游的利润相对有保障。而一些深色的塑料餐盒,往往品质较差,已经再生利用过一次的可能性很高,再循环利用的话,只能用来生产压仓板等价值较低的产品,因此收运单位的兴趣不大。

他建议,如果外卖平台避免使用品质较差的塑料餐盒,都换成高品质的塑料餐盒,那么这些餐盒最后进入循环利用体系的可能性极大,对源头垃圾减量有一定帮助。只不过,这笔“升级”费用很可能最后要由消费者承担。

末端:加重城市运行负担

无法进入正规的循环利用体系,许多外卖一次性餐具就混入了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处理系统,加重城市运行的负担。

近年来,上海垃圾焚烧厂入炉垃圾热值的提升,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大量外卖一次性餐具混入生活垃圾的现实。数据显示,上海老港垃圾发电厂的入炉垃圾热值从2013年的不到2000千卡/千克提升到了2016年的2420千卡/千克,热值提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入炉垃圾通过干湿分离后,含水率降低,以外卖餐具为代表的高热值废塑料大量混入生活垃圾也“功不可没”。

入炉垃圾热值提升的好处,是使吨垃圾发电量增加,最终提高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经济效益。上海老港垃圾发电厂总经理朱四六介绍说,去年该厂的垃圾焚烧发电量达495千瓦时/吨,比2013年提高了13.8%。

但他同时表示,入炉垃圾热值过高也未必是好事,在总的焚烧发电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入炉垃圾热值是有设计上限的,热值超过上限,发电设备就会不堪重负。近几年,随着上海大规模整治“五违四必”,以及可再生资源价值走低混入生活垃圾等原因,需要处置的垃圾量骤增,如果不增加焚烧发电能力,那么只能暂时降低入炉垃圾热值,才能保证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转。从这个角度而言,外卖餐具如果能够提前进入循环利用体系,而不是混入生活垃圾,将大幅度降低垃圾焚烧发电的压力。

出路:追究平台延伸责任

外卖一次性餐具的泛滥,消费者的“懒惰”和“忙得迈不开腿”固然是主要原因,但作为“网络外卖文化”的推手和大规模市场的缔造者,所有网络外卖平台都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网络外卖平台过去多年的爆发式发展,是建立在给城市运行和环境生态增加压力的基础上,其所引发的负面成本全都由公众替他们承担,是时候探讨如何让他们补上社会责任这门课了。”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戴星翼表示,一次性餐具已成为外卖平台所售产品和服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认为,外卖平台应当对餐具的全生命周期负责,这个周期包括餐具的回收利用。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这项制度放到网络外卖平台实施,就意味着他们不能卖掉餐具就完事,要为餐具的回收利用埋单。

参照最早发起这项制度的德国,电视机生产厂家在建立一条生产线的同时,还要建立另一条生产线,负责回收物的拆解再利用,又称“静脉生产线”。回收的产品,拆解后根据情况不同,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零部件还是好的,符合新产品要求,可以回到新产品生产线上,实现循环利用;零部件已经过时了,就用来生产二手机,以很低的价格出租或出售;最后一种情况,无法回收再利用的,进行分类粉碎,作为原料重新进入生产线。

要追究网络外卖平台的环保责任,就必须对具体要负多少责任进行清晰界定,这可能需要通过立法等方式推进,在短期内实现有一定难度。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另一种国际先进经验可以借鉴。“让企业自己说出来,效果会更好。”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所所长何品晶表示,美国立法强制要求相关企业进行信息披露,细化到其生产加工过程中具体使用的有害有毒化学物质的种类和用量。此举产生了强大的约束作用,许多企业因为担心“配方”公布后失去消费者,只得采用更安全、环保的原料和工艺。

何品晶建议,在网络外卖业实行信息披露制度,让他们定期公开一段时间内消耗的餐具数量,这些餐具的供应商、原材料以及品质、安全、对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评估报告,让全社会都知道他们在能源消耗、垃圾增量、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贡献”,通过社会舆论倒逼企业主动采取措施,在源头餐具减量、健康消费习惯引导等方面拿出实际动作。比如,和政府部门合作设立专门的外卖餐具回收平台,并承担一定的运维成本;又比如,设立价格协调机制,对使用非一次性餐具的商户和消费者给予鼓励等。

在我国《环保法》中,已有类似的信息披露要求,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专家表示,在某种程度上,网络外卖平台也可视作“重点排污单位”,信息披露是他们应尽的责任。(记者 陈玺撼)

原标题:全国每天丢弃多少外卖盒?至少2000万个!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渠道不畅,大多混入生活垃圾,网络外卖平台该为一次性塑料餐具回收利用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