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杨贵飞
亲人
中国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口头禅是:“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养儿防老是传统观念,所以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需要回报的。
前几日一则新闻引起网友讨论——“卖房送女留学却嫁老外,父母崩溃。”
新闻讲的是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妇,十年前为培养女儿成才,把房子卖了,出钱让女儿出国留学,盼其成才。当时父母对女儿的要求是,不能嫁给外国人,毕业后要回国工作。但十年后,女儿不仅留在国外工作,更要嫁给外国人。
这种夫妇悲愤难平,一气之下找媒体曝光,试图用舆论的力量让女儿回到自己身边,并声称,如果女儿嫁给外国人,他就要和她断绝父女关系。
很典型这是中国式爱子方式,中国父母倾其所有,像押宝似地将全部身家押在孩子身上,指望有朝一日孩子成才,为自己脸面贴金。表面上看似一切为了孩子,实际上他们仍然执著于将来孩子成才后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回报。即便没有回报,他们在孩子成年后,与孩子交流时,也只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希望孩子对自己的需要做出回应并顺从自己,如果孩子选择逃避或不回应他们的需求,他们就会感到崩溃,他们会觉得从前所有为孩子的付出全部白费……
要理解这种中国式的爱,得从中国人的教子方式开始。
多数情况下,女孩25岁后就开始被频繁催婚,如果到了30岁还没结婚,一部分的父母会觉得自己大龄的女儿丢了他们的脸,于是催婚催得更频了。很多女生基于这种紧迫感,草草找了个人嫁了,感情基本被抛在后头,最紧迫的事就是赶紧生个孩子。
夫妻感情基本不稳固,就陷入养儿育女的生活琐碎中。在接下来漫长的生活里,夫妻俩的生活都被抚养孩子的责任感所填满。中国男人又普遍大男子主义,“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根深蒂固,他们普遍认为,女人在家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同时也给自己在外拼搏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为了孩子。
而女人成为母亲后,周围的眼光让她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女孩,而是母亲,做母亲就意味着为孩子要牺牲。她们会告诉孩子:“我现在这么辛苦就是为了你”、“你再不努力,怎么对得起我”、“你再不好好学习,以后我老了还指望你?”、……
中国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口头禅是:“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养儿防老是传统观念,所以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需要回报的。
我一个高中同学,在潮汕地区长大,潮汕的女孩大多数都很贤惠懂事,她就是典型的潮汕女孩。同学后来嫁到了厦门,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夫妻都上班,收入稳定。本来生活应该很幸福,但不幸的是,女同学有一对六十多岁的父母,父母四十岁才生下她,老来得女,从小对她的管教十分严格。
父母从小告诉她,他们所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她,事实上也不假,他们从小带她上各种才艺班,告诉她,如果没有他们,她什么都不是,所以她要绝对服从父母。从小到大,每次她做错事,父母就爱拿“为培养她,花了多少精力,花了多少钱”来刺激她……这样的家庭,让女同学对父母又敬又畏,不敢有半点违抗。
她结婚后,在潮汕生活得好好的父母硬是要到厦门来跟她一起住,理由是担心她不会照顾自己,当然,更大的原因是,父母担心自己老了,女儿不管他们,之前费尽心思培养的女儿自己没享受一点好处就嫁人了,总之,他们不愿意与女儿分离,老了也要和女儿耗在一起,不然之前培养她的心血都白费了。
两代人的生活观念差异不断激化着矛盾,特别是孩子出生后,父母严重插手她的育儿方式,导致她与父母经常吵架,而老公也因为家里突然多出来的两个人,颇显不自在,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到了孩子三岁,夫妻俩最终在两位老人搅和下离了婚。
这样的父母我们身边就很常见,他们以爱的名义绑架自己的子女,直接或变相地表达“我活着就是为了你,所以你要听我的”。但面对这样孤注一掷的父母,子女对父母时永远负“仙债”累累,身上的担子随着父母年老,重压越深。
一个人如果永远觉得自己欠父母,一生在报恩和偿还中度过,还有快乐和自由可言么?
文末附首诗: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卡里尔?纪伯伦:《论孩子》
热2016-05-20
热2016-12-29
热2017-01-22
热2016-06-14
热2017-02-28
热2017-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