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一个多世纪以来,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一直想参透这一睡眠中独有的“思考方式”。但由于梦时常违背逻辑,而且似乎被紧锁在做梦者的脑中,无法实时将内容告知外界,而使得“梦到底有什么用”成为了一个谜。
19世纪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了梦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梦是一个“出口”,表达了人的潜意识,尤其是清醒时被压抑的欲望。
面对“梦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哈佛大学教授艾伦·霍布森的回答比较极端:没有意义。他认为,梦仅仅是脑在夜间运转产生的副产品。
2000年,芬兰图尔库大学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安蒂·雷翁索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理论,他认为梦境是用来模拟一个险境,做梦可以让人学着更好地面对危险。
科学家研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梦中尤其容易充斥着负面情绪,这是因为该阶段脑部杏仁体(脑的情绪中心)十分活跃。
另外一个理论认为,梦会对前一天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重组并重现,从而加深对事件的记忆。许多实验证实,在学习之后睡一段时间可以提高学习质量,比在同样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清醒记忆更深。这是否说明,学习的内容会反映在梦的内容里?似乎的确如此。
热2016-05-09
热2020-05-07
热2017-04-19
热2017-04-12
热2016-05-25
热2017-04-08